第九章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

9-1-2 差错控制系统

差错控制系统根据它们的纠、检错能力;对信道的要求及适应性;编、译码器的复杂性;编、译码的实时性等性能指标可以分为如下4类

  • 自动请求重传系统
  • 前向纠错系统
  • 信息重复查询系统
  • 混合纠错系统

自动请求重传系统 ARQ

  • 通信系统在接收端检测到传输错误并自动告知发送方,请求发送方重发,称为自动请求重发,简称反馈重传

前向纠错(FEC)系统

门限:误码率开始比未编码的差错性能更好的最小

定义9.1 对于给定的误比特率, 编码增益 是指 通过编码所能实现的 的减少量, 即: 其中 分别表示末编码及编码 后所需要的

信息重复查询系统( IRQ )

  • 是指接收端将收到的消息原封不动地转发回发送端,在发送端与原发送消息相比较的系统。如果发现错误,则发送端再进行重发,直至正确为止
  • 原理和设备都较简单,但需要有双向信道,因为相当于每一消息都至少传送了两次,所以传输效率较低

混合纠错系统(HEC)

  • HEC系统将反馈重传技术与前向纠错技术相结合
  • 当出现少量错码并在接收端能够纠正时,即用前向纠错方法纠正之;当错码较多超过其纠正能力但尚能检测时,就进行自动反馈重传
  • 混合纠错结合了ARQ和FEC两者的优点

9-2 纠错编码的基本概念及其本质

9-2-1 纠错编码的分类

分组码

码长为n = k + r,其中 k是信息元个数, r是监督(校验)元个数,监督元只与本组信息元有关。 通常将分组码写成码(n , k),或称为(n , k)码

卷积码

个信息位编码为 位,校验位不仅与本组的信息位有关,还与前 m 段的信息位有关。

为卷积码的码长, 为信息元个数,m为存储级数。通常将卷积码写成码,或称为

定义 设发码 , 收码 R: , 则定义信道的错误图 样为 , 其中 由定义可知 这里的+是二进制加法(异或)

定义 9.5 在错误图样中,若“1”集中于某个长度b内,则称该种错误为长度为b的突发错误, 其中b称为突发错误长度,该图样称为突发错误图样。

定义 9.6 分组码是对每段 位长的信息组, 以一定规则增 加 个监督(校验)元, 组成长为 的序列 称这个序列为码字或码组、码矢。在二进制的情况下, 位长的信息组共 个,通过编码器后,码字还是 个,称这 个码字的集合为 分组码。

  • 长序列的可能排列共有 种, 其中只有 重构成 了 分组码, 称它们为许用码组(对应了), 其余的 重为禁用码组

定义 9.7 卷积码是对每段 长的信息组以一定的规则增加 个监督(校验) 元, 组成长为 的码段; 个校验元不仅与本段的信息元有关, 且与前 段的信息元有关; 编码约束长度 , 它表示 个信息元从输入编码器到离开时, 在码序列中影响的码元数目。

定义 9.8 将信息位在码字中所占的比例称为编码效率,也称为码字效率,通常也用R表示。

重复码

重复码是k =1的分组码 (n, 1), 它的(n –1)个校验元是信息元的重复

重复码的译码采用大数判决方法,也称为大数准则,或最大似然准则、最小距离准则

  • 若n是奇数,可以实现完全的译码,称为完备译码
  • 若n是偶数,则会出现1、0个数相等的情况,将导致译码失败,称为不完备译码,但由于检出了错,可作删除处理或结合ARQ进行译码

重复码特点

  • d = n,随着n的增大,纠错检错能力越来越强,但R = 1/n随之下降,编码效率越来越低
  • 检错能力大于或等于纠错能力

汉明距越大,纠错检错能力越强

奇偶校验码

若添加的校验位使得每个码字中1的个数为偶数,则为偶校验,反之为奇校验

奇偶校验码特点

  1. d = 2,能检所有奇数个错
  2. R = (n –1)/n,编码效率很高。随着n的增大,编码效率趋近于1,但d /n 则趋近于0,即抗干扰能力下降

9-3 纠错编码方法的性能评价

编码性能优劣可以用最小码距 的大小来表征

定理 9.1 任一 分组码,若要在码字内:

  1. 检测 个随机错误,则要求
  2. 纠正 个随机错误,则要求
  3. 检测 个并纠正 个随机错误,则要求